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江西于都大力发展富硒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2024-01-09 13:58:41 中国质量报

打好“富硒牌” 百姓笑开颜

江西于都大力发展富硒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 王雨林

“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省于都县时这样嘱咐。几年来,于都人牢记嘱托,紧扣“长征源头 生态硒都”战略发展定位,大力实施“硒+”战略,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将“富硒牌”打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响。

为进一步打响富硒品牌,于都县在梓山镇富硒蔬菜产业园配套建设了集硒知识科普、硒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中国·于都硒博馆。

脐橙、粮油、蔬菜、禽蛋、茶叶……在中国·于都硒博馆内,琳琅满目的富硒农产品让人应接不暇,更有富硒预制菜、富硒饮品、富硒功能食品等深加工产品陈列其中,向游客们诉说着于都农产品的“优秀”。据统计,于都目前有获市级认定富硒农业示范基地11个,获权威机构认证的富硒产品达到51个,已建立富硒大米、富硒脐橙、富硒茶叶、富硒蔬菜农业示范基地4000多公顷。

走进梓山镇蔬菜产业园内,万亩蔬菜大棚映入眼帘。一座开花挂果的丝瓜棚内,正指导育瓜的技术人员告诉笔者:“仅丝瓜我们就种植了近5公顷,现在主要卖往湖南等地,价格可以达到每500克8元。这都是我们今年打响富硒品牌的效果,不然按照市场行情,普通的丝瓜只能卖到每500克三四元。”

不只是产业园,于都县还吸纳了很多龙头企业来带动村民致富。在禾丰镇尧口村,江西都夏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了近50公顷富硒西红柿,并带动附近村民一起种植,传授技术。

“公司特意选取了硬度好的西红柿品种,现在单产能达到5000千克。而且根本不愁销路,南昌、厦门、武汉、广州、长沙等城市都很喜欢我们种的西红柿。”在大棚里,江西都夏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管理负责人说,“接下来公司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预计扩大到200公顷。同时,会将富硒这个品牌和卖点打造好,提高售价和利润,让附近村民都跟着一起富起来。”

如今,于都的富硒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茶叶、富硒鸡蛋等富硒农产品被开发出来;发布《中国好粮油于都硒大米》《于都县富硒脐橙硒含量标准》两个团体标准和于都县粮食收储公司《于都富硒大米》企业标准,其中《于都富硒大米》企业标准获评全国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实现了赣州企业标准“领跑者”零的突破。

在富硒品牌形象上,于都也做了有效提升。启动注册“于都硒”“雩都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富硒农产品纳入“于都硒”品牌统一管理,富硒脐橙纳入了全国富硒农产品追溯体系。此外,于都还获得“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提名奖,富硒脐橙基地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评为中国富硒脐橙产业基地,富硒脐橙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富硒好果”称号……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这曾是梓山镇潭头村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村里富硒蔬菜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的不断壮大,村民过上了好日子,这一切都是因为潭头村搭上了富硒产业发展快车。

于都投资12亿元,建成占地660多公顷的潭头村高标准现代富硒农业产业园,丝瓜、茄子、辣椒等各类富硒蔬菜应有尽有。园区蔬菜年产量约6万吨,产值达3.6亿元,各类富硒蔬菜销售至粤港澳大湾区,搭乘中欧班列出口海外。园区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订单农业”回收当地农户的农产品,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潭头村中心一座雕像上的话。老区换新颜,群众笑开颜。如今的潭头村,依托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富硒产业,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广,农民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江西省南丰县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内各快 ...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苗木产业呈现区域 ...

  • 广西地方标准《三江侗族自治县百家宴 ...

  • 浙能宁东50兆瓦光伏复合发电项目全 ...

  • 墨香流韵寄深情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