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村的“富美”秘籍
——江西宜春市市场监管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 周常青 本报记者 李培晞
宽敞的道路、整洁的环境、美丽的庭院……走进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潭山镇院前村,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任谁都很难想到,眼下这个富美乡村曾经是落后的贫困村。
近年来,宜春市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以党建为笔、文化为墨、田园作纸,带领当地群众走上了新型集体化致富之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党建引领
激活“红色引擎”
“以前来村里办事,总是不知道找谁,也不知道去哪里找,现在直接到大厅里咨询办理就行,真是方便太多了。”这是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后村民常说的一句话。
院前村原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仅18平方米,空间狭窄,服务设施不全。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是村“两委”心中愁,也是村民眼中盼。
针对这一问题,驻村工作队立即汇报请示,该局党组高度重视,统筹帮扶资金20万元并捐助电脑、打印机和桌椅等办公设备,专门用于党群服务中心扩建修缮。
2022年7月,党群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工作队全力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的规划选址、工程设计和建设施工等工作。同年10月,党群服务中心如期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办公环境全新升级、功能区域划分清晰、办事服务便捷高效,让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连连夸赞。
阵地建起来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更足了。为使党建阵地“活”起来,驻村工作队不断推动该局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联创联建,指导帮扶村党建等各项工作,助力院前村迈上发展新台阶。
2023年9月24日,宜春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带着专业的工作队伍来到院前村,开展食品抽检合格品备份样品捐赠活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加强人文关怀,进一步指导、支持院前村的党建和乡村振兴工作。
产业驱动
注入“绿色动力”
“现在国家的政策好啊,村里每年都会给我家几千元的产业分红……”院前村脱贫户王子中高兴地对上门走访的驻村工作队干部说。
曾经的院前村集体收入薄弱,几乎没有像样的产业,项目资金少,村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面对这一状况,驻村工作队把推动产业振兴放在帮扶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探索如何结合当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集体收入。
院前村地理位置优越,森林资源丰富,水资源充足。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生态资源,指导发展毛竹山林租赁经营、水力发电、生态大米种植、蜜蜂养殖等绿色产业。
目前,驻村工作队共帮助院前村流转毛竹山林约253公顷,带动村民发展笋竹产业,平均每年收入达到10万余元;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170万元资金购买改造黄背水电站,年发电量超60万千瓦时,年收入15万余元;帮助村民以“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的产业模式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年产蜂蜜2000多千克,年收益达10万余元。
经过不断探索和推进,驻村工作队助推院前村产业实现自我“造血”,村民年终产业分红人均超1000元,钱袋子逐渐鼓起来。
治理赋能
建设美好家园
“现在村里的环境真是好啊,房前屋后都是小花园、小菜园,干干净净的,我们老年人饭后还能散散步、健健身。”正在健身的村民乐呵呵地说。
让基层群众钱包鼓起来、身体棒起来、乡村文明风尚树起来,这是驻村工作队的初衷。他们花大力气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树立文明风尚。驻村工作队在村民房前屋后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队员们作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评比小组成员,每月对各小组进行检查验收并公布排名,实行积分激励考核,评比“最美庭院”,鼓励村民养成卫生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
前几年,脱贫户赖定华因车祸致残,30多岁的妻子刘秋香对其不离不弃,毅然扛起生活的重担,靠一己之力照料丈夫、教育儿女,没有任何怨言。驻村工作队向上级单位反映申报,帮助赖定华一家评上了“最美家庭”,刘秋香被评为“宜春好人”并多次位列道德红榜之上。
“美化人居环境,选树道德模范,表彰优良做法,可以极大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让乡村变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周文军说。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贵在坚持。”宜春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在助力帮扶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铿锵步伐。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