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台登记管理改革硬核措施
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 霍一夫
“最近一直很焦急,上一家公司搬走的时候没有办注销手续,因为同一个地址没办法开两张执照,招不到新的承租方,导致4000平方米的场地一直空着。带着一线希望找到市场监管部门,没想到很快就解决了难题。”这是日前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政策发布会现场,上海海锦房地产有限公司紫荆广场副总经理陶伟吐露的恳切心声。
遇到类似情况的,不止紫荆广场一家。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在走访楼宇、商场中发现,很多承租方搬走的时候没有做好交接工作,给管理方招商造成了很大困扰,他们迫切地希望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打破困局。
这次登记管理改革,市场监管部门把企业的合理诉求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着眼痛点,用心用情解决实际问题。为确保政策落地落实,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基层业务骨干在法律和实务层面开展多轮研讨,论证了“释放同一场地登记资源”的风险性和可行性,最终形成了《措施》中的第12条。
聚焦企业高频使用和访问的数字化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服务举措,也是此次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创新经营主体登记改革的一个方向。去年5月,“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平台上线,截至目前,各类企业使用在线平台全程网办办结登记业务达36余万件,其中,新设企业全程网办率达90%以上。据了解,《措施》全面提升“上海企业登记在线”使用感受度,服务对象覆盖到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全类型经营主体。同时,还将持续探索境外投资主体在线身份认证方式,拓展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上通道。上海云寓物联网有限公司鲍雪罡说,原来知道有“企业登记在线”平台,但是一直没用过;最近因为股东和法定代表人都在外地,试着用了下,结果整个过程很顺畅,当天系统就提示法定代表人可以用手机下载电子营业执照。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俞培刚介绍说,在工作中发现,一些申请人在网上申报时因不了解规则遇到困难,希望能推荐一些可用名称供参考。《措施》探索推出企业名称人工智能帮办管家服务,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对申请人历史申报记录进行分析,按照个性需求适时推荐可用名称,提供陪伴式帮办服务,提升名称通过率。
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全市已有240万存量经营主体下载电子营业执照,去年全市各类经营主体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超5800万次。值得一提的是,《措施》针对连锁企业反映的分支机构在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过程中需要“反复认证、多次下载”的问题,将创新领用模式,让连锁企业可以“一次身份认证、一键执照下载”。
除了市场准入方面的改革内容外,《措施》还进一步扩大信用修复“免申请”的覆盖面。《措施》明确企业因未及时年报等原因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满5年且主动改正的,无需申请即可自动移出相关名单;对于初次发现未年报且主动补报的个体工商户,不予行政处罚,并自动取消经营异常标记。
此外,《措施》进一步深化“信用+风险”监管创新,实施随机抽查。市场监管部门随机抽查事项、任务整合,优化“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坚持无事不扰,对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不主动开展登记事项、公示信息检查,根据投诉举报、监测预警等线索实施“事件触发式”检查。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