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何 可)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记者从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了解到,我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体系由术语,气候系统监测、模拟与预测,应对气候变化,气候与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气候服务与应用,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7个子体系构成,已制定发布159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51项、行业标准108项。
据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023年4月22日,由国家标准委牵头,包括中国气象局在内的11个部门联合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气候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重点标准制修订任务,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等标准,风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风力预报预测等用于风力发电的标准,太阳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辐射预报预测等用于光伏发电的标准,以及太阳能法向直接辐射预报预测等用于光热利用的标准。
当前,一些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标准已经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气候与气候变化相关标准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温室气体观测相关国家标准已成为有关行业和部门开展温室气体观测的参考,工信领域也将其列入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部分企业研制温室气体观测设备也以此为依据;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利用相关标准已服务于国家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等。
《中国质量报》【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