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链一策 因链施策
全国各地积极推动当地重点产业质量强链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安徽省5部门联合推出《安徽省重点产业质量强链行动方案》,提出围绕本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质量协同共进、联动提升、聚合发展,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更好发挥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中的作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陕西省6部门联合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市三年行动,提出采取一系列具体行动,聚焦重点产业和地区,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有效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推动质量强省战略取得新实效;
贵州省印发《贵州省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5年)》,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加快构建更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
湖北、四川等地部署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
当前,全国各地正按照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和开展质量强链工作,从而更好发挥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规模优势、体系优势和部分领域领先优势。但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仍然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尤其是一些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和装备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为此,市场监管总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专门部署开展质量强链工作,围绕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启动一批质量强链标志性项目,综合运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工具,着力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
今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质量强链工作作出部署。《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分类施策”,要“因链施策、一链一策,坚持一个一个行业抓、一个一个产品抓,直到抓出成效。”2月,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部署会专门对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进行部署。
按照《指导意见》的部署和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部署会安排,各地积极行动。3月,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联合出台《安徽省重点产业质量强链行动方案》,围绕《安徽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目标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材料、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统筹家用电器、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开展质量强链行动。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6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质量强企强链强市三年行动方案》,聚焦重点产业全链条,绘制产业链质量攻关图谱;发挥链主企业牵引作用,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加强产业链质量创新协同;通过合格评定、检测认证等手段开展“链间帮扶”,推动产业链质量管理协同;发挥标准强链、补链、延链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推动质量认证在重点产业的应用,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
贵州省质量强省和知识产权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贵州省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方案(2024—2025年)》,持续深入实施“提质引链”、质量基础“建圈强链”、质量政策“强基韧链”“三大行动”。
4月,湖北省、四川省分别召开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工作会暨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部署会,部署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此外,福建、山东、浙江等地也出台措施,推动质量强链工作,如山东指导42家企业绘制质量图谱,制定产业链质量提升方案。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将按照《指导意见》的部署安排,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及未来产业,统筹纺织服装、家用电器、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各地应按照“一链一策”的原则,结合当地主要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推动质量强链工作,建立“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提升模式,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