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贵轩
一段时间以来,“网红打假”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新一轮热点,这对管理部门能力建设提出新的挑战。
实质上,“网红打假”跟20世纪90年代所谓“职业打假人”类似,是一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经济。但是,管理部门要科学引导、积极应对,主动求变、实现“多赢”。
要“赢”在观念的转变上。互联网时代,信息开放共享是一个重要特征,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红打假”热再次警示我们,只有主动求变方能化危为机。近期,网红博主频繁曝光的“鬼称”“茶位费”等,看似习以为常的“小事”,实质是事关民生的大事,需要引起重视、多方共治。彻底根治这些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善于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谋划工作,把责任领域的工作干好干实,防止出现“对上不对下”“抓大不抓小”“出工不出力”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创造出随时接受人民群众检验的实绩。
要“赢”在能力的提升上。“网红打假”热后,大量网民质疑:为什么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网红博主能发现,而管理部门却发现不了?客观上讲,“网红打假”曝光的一些问题,有的是长期历史原因造成的,有的是一些屡禁不止的问题,还有一些本身就是工作的难题。比如,“鬼称”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隐蔽性,正常执法检查时违法者有所防备、难以发现。市场监管总局挂牌督办连云港“鬼称”事件就彰显了市场监管部门坚决整治的决心。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多种手段,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依法行政、高效行政的能力,既要把网红博主曝光的领域整治好,更要把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工作落实好,让“网红打假”无假可打。
要“赢”在危机的应对上。“网红打假”势必会给某个地域、某个领域带来舆情危机,管理部门要正视问题、主动应对。一方面,不回避、不遮掩、不推脱,以诚恳积极的态度及时高效地调查,依法依规处理,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另一方面,要注重方式方法。网红博主一般是通过打造人设获取关注,获得流量。少数网红博主为了博取眼球,有的采取大呼小叫、过度夸张的语言和行为,有的把个案说成是大众行为,有的动辄要求“关门停业”“顶格处罚”等,把自己打造成为匡扶正义的“网络英雄”。这种情况下要冷静对待,不能因这些过激言行影响对问题的判断,既要跟网红博主讲清法律法规适用范围,也要注意与网红博主和涉事商家的沟通方式,必要时敢于对网红博主说“不”,特别是面对“镜头”时,说话办事要有理有据、不偏不倚,防止授人以柄,产生次生舆情。
(作者单位:湖北省市场监管局)
《中国质量报》【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