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从旱鸭养殖到肉牛养殖,从高标水稻到棉花种植,村集体收入从不足10万增长到突破150万……2021年以来,由江西省市场监管局、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选派的驻村工作队赴江西省瑞昌市洪下乡洪下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和总院领导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选派优秀干部职工组建驻村工作队、多次实地调研并听取工作汇报、指导驻村工作队制定定点帮扶工作计划,并在常规帮扶资金拨付的基础上,每年结合洪下村薄弱环节对基础设施和党建工作等方面给予专项提升改造资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三年来,洪下村已逐渐从昔日的“十二五脱贫村”转变为强村富民的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乡村振兴局连续三年对驻村工作队的考核均为“好”等次。
新业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链
在了解到瑞昌市正在打造以禽蛋为主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前往南昌、丰城、德安、随州、孝感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旱鸭养殖项目。
开荒山建鸭棚、修水路搭电网、跑项目争资金,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立瑞昌市洪下村振兴种植养殖基地,旱鸭养殖渐成规模,截至目前,洪下村已有鸭棚3座,占地面积达16亩,旱鸭饲养量将达到1万羽。此外,洪下村还搭建牛棚1座,养殖西门塔尔杂交黄牛20头,种植高标水稻300亩,整治荒地100亩,种植棉花200亩,不断丰富洪下村特色农业。
农产品不仅要“养得好”“种得好”,也要“卖得火”。依托总院食品检测技术,产品均符合国家食品强制性标准,产品质量得到了保障。肉牛依托瑞昌中片的黄牛市场,鸭蛋依托瑞昌溢香农产品公司,销路得到保障。为进一步拓宽销路,驻村工作队同步发展线上和线下两个产业,打造瑞昌市首家村级直播间,并利用“惠生活”政策优势,全力协助乡村振兴土特产走进机关。今年以来,洪下村农产品销售收入达60万元。
新风貌,助力物质精神双脱贫
将乡村振兴的“输血模式”变为“造血模式”,才能处理好脱贫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养殖基地的发展,带动36户脱贫户发展蛋鸭产业,常年聘请困难群众务工,开发长期性工作岗位5个,季节性岗位80余个,月工资最高能到4000多元。
在物质脱贫方面,驻村工作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政策要求,为每户单独建档立卡,分别确立帮扶措施。督促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发放到全村38户88人;为全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购买“惠浔保”;监测全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率达100%;向全村36户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分红基地利润近20000元;为有贷款意愿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申请60万元小额信贷用于脱贫产业。
在精神脱贫方面,驻村工作队积极调动各种资源,持续送上党和国家的关怀。三八妇女节带领全村妇女进行团建活动;依托村小设立童心港湾,带领留守儿童参观海洋公园;举办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前往九江市南山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九九重阳节举办老年运动会及孝子贤媳颁奖典礼。
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工作,真正做到走进每一户脱贫户的家中,真正做到帮助脱贫户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
新理念,打造党建品牌办实事
坚持重大决议经支委会讨论通过,项目规划实施充分征集群众意见,把项目的申报权利交给村组,由百姓票选出急难愁盼亟待解决的基建项目,再由村委会和工作队统筹考虑、分步实施,项目资金采取衔接资金出一点、帮扶资金帮一点、群众自筹凑一点的方式。三年来,新建、拓宽村级道路5条,维修山塘水坝4座,修建灌溉水渠3000米。实施新农村人居环境改造3个村,拆旧房屋59栋,对175户自来水、厕所进行改造。在自然村层面铺设沥青路面1500米。
充分运用板凳会、有事先商量、乡村夜话等议事方式,讨论通过红绿灯信号工程、卫生积分制等多项民生实事。活动开展以来,共计摸排民情清单50条,累计排查“婚恋纠纷”“宅基地纠纷”“林权纠纷”等矛盾纠纷24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余个。
三年来,洪下村党支部与省市场监管局、总院以及省局其他直属单位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平安志愿、帮扶慰问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上百次,把党的关心关怀充分传递给每一个村民。
通过政策的扶持、技术的支撑、地方政府的帮助,省市场监管局驻村工作队带领全体村民塑造了洪下村的新业态、新风貌、新理念,努力实现群众有收入、产业有效益、企业有回报、地方有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农村美起来、农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龚莉娟 刘真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