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年来,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围绕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年”有关部署,推动全省系统坚持改革与创新并重、监管与服务齐抓,积极构建全省市场监管大格局、大融合、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五大目标体系”,聚焦优化准入、消费、竞争、质量、安全“五个市场环境”,为持续优化全省营商环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围绕“促改革”,持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着眼服务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发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不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优化许可事项办理流程,推进落实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开办餐饮店、破产企业信息核查高效办成“一件事”,便捷企业准入准营,接续出台纾困政策,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认真落实“包抓联”制度,深入开展“六必访”服务,不断激发和释放经营主体活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跑出甘肃速度,“甘快办”“送照到家”和培育经营主体“五转工程”擦亮甘肃名片。经过接续努力,全省经营主体从2018年底的159万余户,增长到2023年底的234万余户,增长47.17%,年均增长8.2%。
围绕“强监管”,全力维护规范有序市场秩序。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的理念,综合运用法治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手段,聚焦社会关注和民生关切,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反垄断执法开展专项整治。建成全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和抽查移动端APP,不断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做到来源可溯、过程可查、责任可追,实现“指尖管、掌上查”。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累计接入各级监管部门6166个,归集监管数据1500多万条,有力地支撑各级各部门的监管工作。在平凉市、玉门市、白银市白银区试点推行“一业一查”跨部门综合监管改革,推动事中事后监管从“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转变,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建设支撑平台。将全省企业按信用风险分为四个等级,采取不同抽查比例、频次实施监管,在确保监管到位的同时降低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推动企业失信信息共享应用,依法依规实施失信约束和联合惩戒,“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不断健全,同时规范做好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和信用修复管理工作。2023年以来,全省共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40673户,修复经营异常名录(状态)信息2.9万余条,激发市场活力,助推经济发展。
围绕“赋动能”,全链打造知识产权创新引擎。高位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协作联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各环节保护效能。建成西北首家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引导激励经营主体在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强创新。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有限责任公司和兰州知识产权法庭挂牌成立,甘肃省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平台上线运行。深入推进商标专利成果转化,加快“陇字号”品牌培育工作进度,推动“甘味”品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工作。全省高价值发明专利累计达4418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7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超过20万件,地理标志商标累积达174件,商标有效注册量逐年增加。(杨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