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将努力攻克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

2017-07-20 16:01:39 国际在线消息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郑治):中国近日发布的权威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位列前三。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却饱受质量、创新等诸多问题困扰。如何让“中国制造”真正“由大到强”?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17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中国的部委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集中“把脉”中国制造业,积极寻求突破之道。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制造强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规模大而附加值小、研发投入不足、技术积累不够等是中国制造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提高创新能力是振兴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所在,首要任务则必须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国内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并轨,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大幅提升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建设品牌文化,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软实力。”

辛国斌介绍,工信部正在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一些重要领域搭建创新平台,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到2020年将建立15个左右国家级创新中心。此外,在重大装备和新材料等领域,面向市场应用出台了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健全对创新的容错机制,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应用。

近年来,中国人在海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纸尿裤等日常消费用品,突显出“中国制造”背后存在的质量问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吴清海透露,当前,中国平均每年质量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远超发达国家。因此,振兴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刻不容缓。“我国出口商品在欧美等国通报召回数量居于首位,仍有三分之一的出口产品是低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一些情况都说明中国制造迫切需要培育形成以质量、标准、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对外新优势。”

“中国制造 2025”明确了要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坦言,如果质量上不去,五大工程就难以实现。他建议,当前必须打造一批事关民生大计的优质制造工程。“我们一定要搞优质制造工程: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行动、提高婴幼儿奶粉质量信用行动,提高数控机床质量可靠性行动、提高汽车钢板质量一致性行动、提高中药质量可靠性行动,提高高铁装备质量优势行动,还有高端检测仪器和计量装置国产化行动,以及特种设备和重要消费品国际对标行动,提高医疗器械质量效益行动和提升通信设备国际话语权行动等等。我想这10个方面做到的话,将让中国制造业信心大增。”

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最新编著的《中国制造 2025蓝皮书(2017)》显示,中国制造业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脱实向虚”趋势显现。工业与房地产、金融业等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加大,一些资金抽离实体部门。据测算,目前工业行业平均利润率在6%左右,银行业营业利润率是工业行业的7倍。

为此,与会专家还认为,资本走势关系着人才去留,影响着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振兴制造业,相关方面必须高度重视“脱实向虚”给制造业带来的危害。

(责任编辑: 李素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