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天人合一 得正始之音”《匠心》栏目记录扬州琴筝之乐的历史传承

2018-08-17 14:25:32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古人四艺,琴棋书画,琴就指的是古琴,古琴距今已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而中华传统乐音又讲究“琴瑟和鸣”,古筝从瑟演化而来,有“分瑟为筝”一说,古筝虽未及古琴久远,但依旧可以追溯到超过两千年前。如今有华人生活的地方就有琴筝之乐,而每三张琴筝就有两张出自扬州斫琴师之手。

素有“琴筝之都”的古城扬州,拥有2500年的建城史,可以说,对于扬州而言,琴和筝是与生俱来的。一代代扬州琴筝人不懈的努力,继承和发扬,让此时的我们荣幸之至得以所闻那穿越千年的音韵。 在2018年3月,《匠心》栏目组走进了扬州,拍摄了一位专注琴筝事业30年的企业家传承中华文明之音的感人故事。

古琴专家杨青说:“他是个对琴筝行业有很深理解的人,这些年脚踏实地为琴筝行业的普及和发展做了很多实事儿,我是很认可他的。”

古筝专家赵登山说:“我和他相识有20多年了,这个人人品很正。他是真心希望琴筝文化能够得到普及和发展,自己掏钱办演奏会为百姓免费演出不是每个琴筝人都能做到的。”

在行业内拥有如此高的评价的人就是专注琴筝30年的贾洪流,他不光是潜心研制和生产优质的琴筝乐器,而且是琴筝文化传播的践行者,他每年要在全国各地组织十余场传统琴筝的公益演出,免费向公众开放。

如今早已是扬州中昊乐器的领航人的贾洪流,在1989年,时年19岁的他还只是扬州乐器厂的一名木工,出众的手艺让他与琴筝结缘。当时扬州琴筝第一人张弓老师跟他说:“若想制琴筝,首先要学会听,弹,继而能识琴筝,品琴筝,最后才是制作,只有真正体会琴筝最纯粹的音色,才能做出专业水准的琴筝”。听了张老师的教导,年少的贾洪流在工厂工作之外,将业余时间全部用来练琴,勤学好问的他演奏技艺突飞猛进,几年后他便能自如的对琴筝音色进行辨识,调节。

上世纪末,苦心钻研反复实践的贾洪流创造性的将高端实木家具的油漆工艺融合到了琴筝制作中,提升品质的同时更是无私的将技术分享,让全行业的水准得以飞跃。三年前,他又率先在部分琴筝中回归传统,采用无漆工艺制作,再一次引领了行业突破。

凭借追求每一张琴筝都是艺术品的极致工艺,贾洪流旗下古琴品牌“九德琴堂”,古筝品牌“筝味道”双双获得了众多业内人士的认可,更是在我国与马尔代夫建交45周年招待会以及纪念我国与亚美尼亚共和国建交25周年系列活动中作为外交礼物赠予外国首脑与友人。

2015年,全国首家琴筝制作流程工艺展示馆在中昊乐器建立了。贾洪流在传承与传播间迈出了夯实的一步。展示馆一经开放,受到了琴筝专家以及爱好者们的一致好评,而贾洪流并未停下脚步,他整合资源,联合中央音院以及中国音乐学院的师资力量,在中昊设立了琴筝师资培训班,搭建了一个全国各地琴筝教师提升自身业务,并和专家沟通交流的平台。

精斫良材,得正始之音,天人合一,颂和乐祥声。琴长三尺六寸五,象征365天之一载时光。琴面呈拱弧形,琴底平整,寓意着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千年来承载着抚琴人的情致,传递文人间的情意。贾洪流说自己这30年的琴筝缘分,置于3000年的琴筝历史文化面前,百代过客,急景流年而已,但这百分之一的时光,他欣慰于付出了自己百分之百的专注。

《匠心》栏目之《千年古韵》用十分钟的时间讲述了这样一位琴筝文化传承者和企业家的故事,整个节目有纪录片的纯自然故事化叙事,也有艺术化形式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生动表现了古琴筝文化的意蕴和琴筝乐器领航人的感人故事,琴音和画面都触动人心。

北京中视启明文化传媒公司《匠心》栏目导演刘雪生及其团队在扬州拍摄

“用视觉触动人心”正是北京中视启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摄制团队所追求的,通过视觉内容和人物故事的呈现,引起客户对品牌的情感体验和记忆,达到受众对企业品牌的“视觉认知”,取得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认知这个品牌。

提出这一套“视觉认知”服务品牌理论是北京中视启明传媒的联合创始人谢强先生,他首创了“视觉认知”理论和“P3C品牌视觉认知方法论”。他提出的视觉认知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将视觉认知概念引入到现代品牌营销之中。简单来说,视觉认知体系就是根据用户的认知特点,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体系化诊断分析,转化为视觉认知的传播内容,帮助企业实现最大的品牌传播价值。

节目承制方秉承的“视觉触动人心”的视频内容制作理念,让《千年之韵》以及《匠心》栏目的其它每一期节目都成为企业品牌内容推广的绝佳行业案例。与此同时,北京中视启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为企业提供视觉认知营销传播综合服务,平均每年服务各行业客户超过500家,包括全球知名企业奔驰、强生等,国内知名企业李宁、大自然家居、石头记等,以及众多中小型企业。

(责任编辑: 李素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