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岳 倩
3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2年全国汽车召回情况。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47次,涉及车辆121.2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7.0%,同比增长31.5%。其中,从缺陷线索看,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收到消费者提供的汽车缺陷线索报告35896例,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4300例,反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占新能源汽车缺陷线索报告的41.9%。
众所周知,传统燃油车的核心三大件是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而新能源汽车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相比燃油车的技术积累,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还不够成熟。尤其是电池质量,成为消费者集中投诉点,电池起火、实际续航里程与标定续航里程差异大、冬季续航里程骤降等问题引发诸多用户不满。
动力电池安全是关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动力电池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外界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担忧仍然存在。公开报道显示,去年8月,有媒体记者走访上海新能源汽车经销商时,多位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电池安全是潜在客户重点关注的产品点,目前仍有不少小区物业以安全为由,拒绝业主安装充电桩。
这种担忧并非没有依据。最近几年,电动汽车自燃的新闻常常登上热搜,尤其是话题性比较高的车企,几乎每一次自燃事故,都会被各路媒体竞相转发。应急管理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数量为640起,同比上升32%,高于交通工具火灾平均(8.8%)增幅,平均每日超7起火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55.2万辆和52.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0%和28.7%,同比分别增长48.8%和55.9%,市场占有率达26.6%。 过仕宁 摄
据悉,新能源汽车起火原因主要可归为电池部件老化、外部碰撞、高温天气、电池热失控、高负荷5点。其中,用火用电因素所导致的火灾占一半以上。另一大诱因则为外部碰撞起火。很多车主驾车出行过程中底盘难免会受到磕碰,而新能源汽车普遍安装于底盘的动力电池,在磕碰后也不易被察觉,火灾起势快,较难扑灭,危险性高。据悉,燃油车虽然也有发生自燃的情况,但基本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而电动汽车自燃的速度要快得多。
某电池企业研发人员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车企使用了很多技术手段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但客观来说,目前的电化学体系尚无法完全杜绝电池事故的可能性,电池包外部的损坏,充放电带来的析锂、枝晶等都可能造成风险,电池安全仍旧是大部分车企需要解决或者完善的难点和重点。
目前,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去年年初,工信部发布的《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提出,要启动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安全相关标准修订工作,开展动力蓄电池耐久性标准预研,推进动力蓄电池电性能、热管理系统、排气试验方法及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通用要求、管理规范等标准研究,进一步提升动力蓄电池热失控报警和安全防护水平,促进动力蓄电池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工信部有关负责人曾指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是核心要素。
2022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提高动力电池在碰撞、振动、挤压、浸水、充放电异常等状态下的安全防护能力。鼓励企业研究应用热失控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和早期抑制及灭火措施。
在电池安全中,热失控是影响动力电池安全的最大诱因。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动力电池首席专家、检测认证事业部副总工程师王芳表示,2011—2019年事故调研数据显示,热失控扩散导致动力电池出现安全问题的比例占50%以上。引起热失控的原因有多种,电池包材料、电芯、系统以及使用中的温度不均匀,局部区域温度高,过充过放、外短路、内短路等原因都会引起放热,此外还有机械原因,如进水、密封不好、碰撞等等。
充电环节安全隐患不可忽视。有业内人士介绍,充电初期,由于充电电流较大,在充电插头、充电插座、充电电缆、充电机或者充电桩,以及被充电的电池这整个回路中,有些地方很容易过热;而充电后期,虽然电流越来越小,但是电池内的电势会越来越高而容易击穿或破坏掉电池等绝缘结构,也易发生火灾。对此,除了车企、电池企业在电池包等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加强预防性设计外,建议用户在车辆充电初期注意检查一下整个充电回路各环节的温度及温升速度,在充电末期检查电池的累加温升,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充电。
电车起火事件频现也为品牌方敲响了警钟。目前,已有多家车企通过召回,解决了大多数已发现的电池安全隐患。2021年6月,猎豹汽车宣布,共计召回4117辆猎豹CS9纯电动汽车。召回范围内,车辆动力电池包存在包内汇流铜排连接松动、部分包内电压和温度传感器采集线连接点或电池加热片线束焊接点焊接不牢固、动力电池电芯自引发内短路等问题,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车辆动力电池热失控,产生火灾。
2021年5月28日,华晨宝马召回生产日期从2020年9月1日到2021年4月30日的部分国产iX3电动汽车,共计6636台,原因是车辆电池控制单元的软件存在设计问题。车辆发生严重的碰撞事故时,电池控制单元的软件不能在要求的时间内确保高压车载网中的中间电路快速放电。造成车辆电气系统的高压可能传输到12V电气系统,导致12V电气系统及其组件功能损坏,致使碰撞后车辆部分功能(例如警告指示灯、车辆照明或紧急救援电话功能等)无法正常工作。去年9月,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据悉,此次召回的车辆中,部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因动力电池模组电芯存在内短路,当动力电池处于高能量状态时可能出现电池模组过热,极端情况下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业内普遍认为,召回制度是纠错和改进的机制保障,是企业负责的态度。企业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且在问题尚未大面积导致事故前实施召回,更值得消费者信赖。
续航里程缩水成消费痛点
续航里程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的又一大痛点。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市面上主流的纯电动汽车,其标称续驶里程基本已经达到500~600公里。如果目前在售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能够“不打折扣”,那确实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一些消费者发现,电动汽车的标称续航里程与实际续航里程有很大的出入。这种出入使得消费者对车辆续航里程无法作出准确判断,产生了里程焦虑。
据了解,这种类似的用车体验十分普遍。据报道,某家媒体对10位新能源汽车用户调查得知,车辆的实际行驶里程均低于车辆所标识的续航里程,且只有一位车主表示,夏天的时候实际续航能够达到标称续航的80%以上,而大多数用户的实际续航在标称续航的70%以下。尤其是到了冬季,车辆续航均出现下降,4位用户称,实际续航连标称续航的一半都达不到。续航“虚标”的问题突破了一些用户的接受底线,在各类投诉平台上,针对电动汽车续航问题的投诉屡见不鲜。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也显示,续航里程缩水是新能源汽车问题重灾区。
新能源汽车的实际续航为何普遍低于标注续航,这跟我国现行的电动汽车续航测试标准有关。据了解,我国现用的续航测试方法是从2018年5月1日起实施的,即《电动汽车 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 试验方法》,该实验方法采用的是NEDC循环工况测试标准。NEDC工况多数时间处于匀速行驶状况,即使在加减速过程中,加速度也为恒定值。并且该测试是在20~30℃的室温下进行的室内实验。车辆的运行工况比较稳定,车辆能耗总体来说非常低。在营销层面,汽车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看重续航的心理,往往打出“最大续航”的招牌。但是,理想状态下的最佳数据在现实中很难复制,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意义。据了解,冬季续驶里程折损快,一方面是电池低温衰减的特性无法避免,另一方面,低温下车辆运行和使用造成的衰减普遍存在,例如低温下整车阻力增加、热管理系统功耗增加、乘员舱采暖需求增加等。这些问题受制于技术局限,虽然任何车企都难以避免,但企业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情况。
耿玉和 摄
正是看到了这些弊端,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续航工况测试标准正迎来改变。2021年,我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更新,从补贴标准详情来看,要将测试循环由现行的NEDC变成WLTC。据悉,WLTC的测试方法分为低速、中速、高速与超高速4个部分,对应持续时间分别为589秒、433秒、455秒、323秒,对应最高车速分别为56.5km/h、76.6km/h、97.4km/h、131.3km/h,并且将车辆的滚动阻力、挡位、车重等因素都融入测试中。与NEDC标准相比,WLTC标准更接近真实路况的行驶条件。该标准实施后,燃油车的油耗和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也更接近于实际驾驶油耗与续航里程。在NEDC切换为WLTC后,车型的续航里程标定无疑会较现阶段有明显的下降,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车企虚标里程的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更具有参考意义。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已成为一道“必答题”。“三电”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电池是“三电”系统之一,其品质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能源汽车步入市场化驱动的新阶段,期待电池产品质量能与销量齐头并进,真正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消费提示
作为消费者而言,应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增强维权能力。2022年1月1日实施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三包”规定)中,明确了新能源家用汽车的“三包”技术条件,将动力蓄电池与发动机并列管理,即家用汽车产品自“三包”有效期起算之日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之内(以先到者为准),因动力蓄电池的主要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以凭“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动力蓄电池,修理者应当免费更换。同时,明确“三包”凭证应该包括家用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动力蓄电池在保修期、“三包”有效期内的容量衰减限值。
新规明确了动力蓄电池出现问题时经营者应该承担的责任;车载动力蓄电池的特性就是会自然衰减,“三包”凭证明示动力蓄电池的容量衰减限制,将是未来判断动力蓄电池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此外,消费者需要进一步提升证据意识,在购买时尽可能做到详细询问性能、数据以及售后方案,并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固定证据。同时,在发生质量问题时,消费者应做到第一时间记录现场、联系售后、录音录像固定证据。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