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过坎时 质量知马力
——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脸上永远带着温和的微笑。商海打拼数十年,从四川成都起步,带领新希望集团(以下简称“新希望”)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当一场国际盛会——中国质量(成都)大会在“家门口”举办,作为新希望的创始人,刘永好感慨良多。
“爬坡过坎时,质量知马力。”新希望成立41年来,“质量”二字,在刘永好心中,一直重千斤。
“当年,我们4兄弟开始创业,靠自己的摸索,推动了产品质量变革。在成都市新津区制造出国产第一批颗粒饲料,命名为‘希望一号’。”回忆起往事,刘永好似乎总是微笑着,仿佛那些过去的岁月都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时候,希望饲料厂门口的进货汽车,排起几公里长队。公司依靠质量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私营企业500强第一名’”。
当年一句“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火遍大江南北。“带动数百万农户靠养猪提高了收入,脱离了贫困。”这让刘永好非常自豪。
凭借质量,刘永好的每一次探索,都引领了新希望前行——
20年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新希望放眼国际市场,开始推动产业链质量变革。先是在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投资建设饲料厂,发展农业产业,把中国的质量和标准推向海外,成为最早一批走出去的民营企业。
成都的山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企业家,成为他们追求梦想、实现价值的摇篮。刘永好也不例外。扎根农业数十年,建合作社,送“致富经”,打造农企、农村、农民紧密相连的现代大农业,他也因此成为忠实的“麦田守望者”。
41年光阴荏苒,新希望已构建起一条“从农田到餐桌”的农牧食品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涉及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在中国质量(成都)大会同期举办的“质量之光——中国质量管理与质量创新成果展”上,美好小酥肉、24小时鲜奶、川娃子等“新希望制造”,吸引了不少逛展客人前来打卡。从自己的展台前走过,刘永好笑容满面,于其而言——它们不仅是新希望质量发展成果的输出,也是其成立41年来“质量立企、质量兴农”匠心历程的展示。
“我们一直在农牧食品行业,面临的问题是产业太传统了。如今,市场瞬息万变,消费者的需求千变万化,经济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歇。我们唯一可做的是用新思维来改变自己,这叫焕新。所以,做企业一定要有一种精神,一要勤奋,二要心态良好,三要有学习精神。此外,还要善于变革,多用年轻人。”如同他的朴素、低调、谦逊,作为一位四川本土民营企业家,刘永好的话带着汗水、接着地气。
新希望的规模优势、灵活机制优势和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传统,塑造了其以战代练、以练代学的重要练兵场。
“作为新希望的创始人,如何塑造和传承企业文化?”“文化理念奠定了一个企业的基因。我希望新希望成为一家‘情绪稳定’、向善、简单的公司。”面对记者的提问,刘永好说,新希望的“三像”文化,就是最好的注解。第一像军队,令行禁止,组织力、执行力、攻坚能力要强。第二像学校,关键在于学习、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能力。第三像家庭,“家”是中国文化架构的起点和终点,在新希望这个大家庭里,不少人一直干到退休。
起家于农业,扎根于农业,企业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重心也在农业。于刘永好而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担当和责任从未改变。新希望作为一家从农村走出来,深耕农牧食品领域40多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单单写在纸上,更重要的是记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中——
2018年首次提出“绿领”概念,宣布正式实施“十万绿领新农民培训计划”;计划从2020年至2024年,全面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工程、乡村解决就业工程、乡村绿领培训工程、乡村小微帮扶工程、乡村样板示范工程“五五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未来,始终扎根“三农”领域,聚焦民生产业,继续践行“希望,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以“五新”理念引领发展,为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卓越企业而努力奋斗……
视“品质如生命”是基业长青的密码。刘永好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感受是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的概念不光是高效率低能耗,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和可分享。”
从0起步,如今位列世界500强,年销售收入超过2700亿元。凭借在农业领域出色的表现,刘永好带领新希望不仅走出国门,还将中国农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传播到世界。
截至2022年,新希望在全球已投建近百家企业和工厂,海外员工超过万人,海外年营收超30亿美元,以科技与管理助力质量提升,赢得了品牌、市场和认同。
在农业的世界中,质量是生命之源。只有坚持质量为先,才能在风雨变幻中穿越周期,实现企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在刘永好看来,爬坡越多,韧性越强。质量如山,诚信如磐。希望若在,永远美好。
《中国质量报》【中国质量(成都)大会·质量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