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文礼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近年来,食品行业“科技与狠活”的不断出现,给本就面临难题的食品安全谣言治理带来新挑战。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带来了一份“关于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塑造风清气正舆论环境”的提案。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领域“旧谣难绝、新谣频出”的现状,他建议强化信息发布责任,加大惩治力度,探索多部门协同的治理体系,塑造风清气正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方便面24小时不消化”……孙宝国说,多年来,一些食品安全谣言时不时就出现“旧谣新炒”,一方面和消费者的认知有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少数别有用心之人的推波助澜。同时,在他看来,当前出现食品安全谣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食品领域新兴产业解读报道的以偏概全。比如,对预制菜产业不科学、不客观的报道等,容易造成行业和消费者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让预制菜产业化面临“成长的烦恼”,掣肘了中央关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部署落实。此外,一些直播间存在的涉及食品“低价引流”“虚假宣传”等问题,也给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不小的影响。
“食品安全谣言动摇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既不利于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孙宝国说,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既需要快速、反复地“见招拆招”,更要自信、有技巧地讲好食品与科学、食品与文化的故事,传播正能量,为食品产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要加大对顽固谣言的科普宣贯力度。”孙宝国建议,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科普宣传,让科学跑赢谣言,让谣言止于智者。
同时,孙宝国认为,要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比如,开展食品安全谣言专项整治行动,对传播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对于长期散布不实信息、谣言的机构及个人,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强化各类信息发布机构的自我监管责任。
“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部门或机构负责食品安全谣言治理工作,要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谣言治理体系。”孙宝国建议,依托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中国科协等相关单位,明确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的目标职责、责任单位和工作机制,尽快塑造风清气正的食品安全舆论环境。
《中国质量报》【2024两会·提案议案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