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行业观察>>

海底捞上市后首次年度亏损 新任CEO称翻台率在改善

2022-03-24 16:33:22 中国新闻网

中新财经3月24日电 (左宇坤)“全年收入411.12亿元,同比增长43.7%;亏损41.61亿元。”23日晚间,海底捞发布了2021年全年业绩公告。这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绩单也是海底捞上市后的首次年度亏损。

除了营收困境,近来围绕着海底捞“只靠服务一招鲜”“服务过度超过边界”等评价也沸沸扬扬。海底捞缘何亏损又关店?又如何看待这些争议?

关店导致近九成亏损

对于41.61亿元的亏损,海底捞指出,其中由于2021年闭店计划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以及管理层采取审慎态度计提的减值损失超过36.5亿元。也就是说,海底捞近九成的损失来自永久闭店,这产生的资产永久性损失包括厂房和设备等。

闭店的前因是近两年海底捞的大举扩张。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门店新增167家,下半年更是新增363家。盲目扩张叠加疫情影响让海底捞资金链吃紧,2021年下半年,海底捞承认了对形势的误判,并于11月启动“啄木鸟计划”。

截至2021年底,已有260家海底捞餐厅在“啄木鸟计划”下永久关闭,32家餐厅暂时停业休整。2021年全年,海底捞则新开业421家餐厅,关闭276家餐厅,其中16家因租约到期等原因关闭。

至于“啄木鸟计划”的成效,负责该计划的海底捞执行董事,3月份刚上任的首席执行官杨利娟对中新财经表示,近几个月海底捞整体的翻台率在逐月改善。虽然疫情影响很多城市有不可控的突发关店,但同店的情况是在逐月上升,2022年前两月的翻台率比2021年同期的翻台率有所提高。

“人”还是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

疫情的反复、行业的洗牌,不断冲击着火锅一哥。困境之下,就连海底捞招牌的极致服务,似乎也变成了一把双刃剑。

从进门落座到吃饱离开,无微不至的关怀曾经是海底捞获得关注的重要原因,但如今,“服务过度真没必要”“因为服务太热情再也没去过”的评论越来越多,还曾惹来同行以“服务不过度”为口号的“明涵”。

除了服务,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海底捞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周兆呈表示,餐饮行业作为服务行业,核心价值在于满足顾客需求。但恰恰因为顾客的需求是多元和综合的,如何真正解决顾客需求也成为了餐饮行业的挑战。

周兆呈认为,满足需求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验,是包括了产品、食安、环境等的就餐全过程。好的服务也不只是顾客和服务员的互动,而是让顾客通过味觉、视觉、嗅觉、听觉等综合体验,与餐厅建立联系。

“不管哪种联系,总有一种让顾客愿意到海底捞来,这是我们的目标。”周兆呈说。

“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我们这些人。”杨利娟表示,虽然过去两年中的经营出现了一些状况,但特别是“啄木鸟计划”以来,员工非常有凝聚力和激情,“只要把现有的员工凝聚起来,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为私密性需求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服务

火锅正在年轻化、年轻人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可以说是业界的共识。但在众多就餐强调私密性的年轻消费者眼中,海底捞的体贴服务似乎变成了压力。

周兆呈认为,对海底捞的服务体验有不同的评价看法很正常。“首先,年轻人本来多元化,海底捞也不可能用一套标准的方式满足所有人,而是应该思考更恰如其分、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方式。”

其次,数据上看,海底捞2021年全年到店顾客超3.8亿人次,在线注册会员超1亿人。“这样大的基数里,有人是‘社交天花板’,有人希望安安静静,是非常正常的。”

在周兆呈看来,年轻一代消费者有明显的代际特征:他们更注重多元化、个性化、娱乐化、社交化,有独特的审美和调性;他们更在意产品的颜值和丰富度,吃法是不是有创意;既追求食材口味,也在意就餐体验。

“正是因为我们有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风格的消费者,可以看到‘社恐’‘社牛’在海底捞同一个场景里相聚,这恰恰是海底捞提供的社会价值,是能够以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式为不同消费者提供服务。”周兆呈表示。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