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州深圳多家奈雪门店,此前多次出现在财报和创始人专访中的“自动奶茶机”悄然现身。该机器极大解放门店人力的同时,最快可不到10秒完成一杯茶饮,产能提升约40%。据了解,“自动奶茶机”由奈雪数字化团队完全自研,目前已在百余家门店测试使用,预计2022年三季度将在奈雪所有门店投入使用。
最快10秒一杯现制茶饮产能提升40%
周六下午,在奈雪南山万象城门店,门店操作区放置了一台新设备,机器上接茶桶下连果汁瓶,中段有一块电子屏和一个扫码口。顾客下单后会生成一张带二维码的纸单,同时电子屏幕上也出现几行选项(应为类别、甜度、冰度),店员将二维码纸单贴在茶饮杯上,对准身后机器的扫码口,随即在电子屏幕上选点按键,屏幕下方的出料口依次配置出茶汤、果汁等液态基底,整个过程仅约10几秒。
下午两点到六点,另一家位于福田区繁华商圈的奈雪门店正处于高峰时段,前厅人员约3-4人,除去切包、收银,茶饮制作线基本2位员工,交替负责设备的自动出料及摇茶收尾,过程有条不紊。尤其是不含小料的纯茶类产品,自动奶茶机最快10秒即可完成。
这一设备是否就是此前在奈雪纪录片中惊鸿一瞥的“自动奶茶机”?奈雪处表示,该门店投入使用的设备确为奈雪自研的“自动奶茶机”,且已迭代至二代版本。目前奈雪“自动奶茶机”已投入广深约120多家门店使用,预计第三季度将全面铺设。“在一些门店已经规模测试了几个月,我们最近一次对比结果显示,单人每小时产能可以提升40%。”奈雪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一线员工来说,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再死记硬背SOP,新员工经培训后也能快速上岗。”
新茶饮数字化转型加速实现标准化是前提
奈雪创始人彭心曾在专访时坦言,2022年对线下消费是挑战非常大的一年,所有线下零售企业都在艰难前行。“要想在门店不经营的情况下,做出很多创举,这是不现实的。现在就是要少犯错,有一些快速的行动,闯难关。”彭心表示,3月深圳受疫情影响全市“闭关”7天,复工后门店端员工操作产品时可能会忘记SOP。这就导致门店后台操作,短时间内很混乱,顾客等单时间变长,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对于新消费品牌的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之前,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前提,那就是“标准化”。实现标准化后才有余地谈其他,按奈雪CTO何刚对于新茶饮业务生产痛点的分析,“系统的本质就是对流程的固化——梳理整合规范,优化作业流程,然后通过系统固化下来”。
痛点和需求在行业中是相通的,至于为什么奈雪要花大力气组建团队投入资源选择“自研”,何刚表示,“自研”是在2021年初确定的方向。2020年的时候,业务部门在市场上希望能买到合适的自动奶茶机,但是看了小半年都没有合适的,市场上提供的设备技术成熟度达不到标准化的要求。新式茶饮没有咖啡业那么标准化,是因为需要用到大量的新鲜水果,而且茶叶的泡制方法又各不相同,涉及很多复杂的参数。整个行业没有成熟的设备,没有现成可用的东西。加之奈雪门店产品品类多、上新快,人工操作要记忆的SOP达上百种。奈雪IT团队在了解到业务需求后,从2021年正式着手研究自动化设备。
不只“奶茶机” 奈雪自研系列自动化设备
奈雪自研的“自动奶茶机”的规模使用,对整个行业来说是革新性的尝试。
几乎整个新式茶饮行业一线员工都苦SOP久矣。现泡茶、手摇茶、打奶盖、手工去核剥皮等工序都是新式茶饮强调手作与新鲜的结果,虽然也确实创造出了跨次代的产品与价格差,但同样这也使得制作流程变得更复杂。自动化程度低的环节多,人力成本自不必说。自动化制茶设备的应用,消费端直观感受到的是制茶效率的绝对提升,而对门店人力的解放、人力资源留存上的降本增效对企业来说是更为关键的根本性利好。
自研自动奶茶机的过程中,一个难点是软硬件结合的技术问题。奈雪IT团队通过近半年的研发,在机械结构设计,PCB电路板设计,软件功能设计等方面申请近三十项专利。值得一提的是,奈雪在推进“自动奶茶机”的同时,“自动奶盖机”“自动茶汤匀质器”等系列设备也已进入规模测试环节。未来,奈雪门店产品制备全流程都有望数字化升级。
不同品类的材料配比放在云端,只需一键按钮便可实现制作。虽然设备的前期投入会让业绩短期承压,但不用老带新所节省的人力成本,至少3个月培训新员工的时间成本,都将极大提高运营效率。此前曾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奈雪的茶还处于开店的高速扩张期,伴随自研自动化制茶设备的正式应用,将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预计相关经营成效将于2022年开始逐步释放。
近几年来,“进化”是整个消费领域绕不过的课题,在面对和突破这个课题的过程中,以奈雪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展示出惊人的逆商与活力,在持续释放产品研发优势的同时,依然愿意且有余力投入时间和资源,长线探索行业痛点的解决。奈雪自研“自动奶茶机”更像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着不断创新、坚守初心的新式茶饮,依然走在黄金时代的路上。
(责任编辑:陆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