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前沿资讯>>

“3·15”被曝光后厨乱象的蓝蛙,再次因门店使用过期食材被处罚

2023-08-14 15:45:23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周立)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2023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第三批)。其中,蓝蛙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建国路分公司因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被罚5万元。

image.png

(图源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处罚信息显示,2023年5月8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蓝蛙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建国路分公司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的违法行为,责令立即改正,并作出没收过期食品、罚款5万元的行政处罚。

2023年3月31日,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3月31日13时50分,其在吧台经营的饼干标注到期时间为“2023-03-31 11:45:50”,已超过保质期2小时5分钟。又查,上述饼干名称为“冷冻咖啡配点”,贮存条件为-18℃以下保存,解冻后保质期为48小时,至执法人员检查时上述饼干已解冻后超过48小时。

当事人上述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十)项的相关规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作出上述行政处罚。

天眼查显示,蓝蛙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旗下运营餐饮品牌“蓝蛙”。据蓝蛙官网信息,蓝蛙第一家门店位于上海茂名南路,至今已是遍布欧洲以及全中国20多个城市70多家门店的人气西餐品牌。

此次因使用过期食品被罚并非蓝蛙首次,天眼查显示,早在2016年,蓝蛙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申迪西路分公司因未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被警告处罚。

2018年,该分公司因“冷菜间内蔬菜框内待加工制作色拉用的罗马绿、罗马绿(大)、罗沙红、苦细叶四种预包装净菜均已超过保质期,且均已开封即将投入使用”被处罚4万元整。

今年“3·15”期间,有媒体报道,在蓝蛙北京悠唐购物中心店后厨,制作沙拉的水果发黑发烂,超过保质期的蔬菜依然使用,食材有效期标签随意更换,抹布擦完刀具擦垃圾桶,海鲜池里放完拖布桶后又用来洗菜。

3月15日当天,蓝蛙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发出声明,称“公司内部会对其他门店同步开展定期及飞行检查,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再次对所有门店员工进行食品安全培训,严令门店按照标准流程操作,一经发现违规操作,公司将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

然而,距离蓝蛙发布声明不到两个月,“使用超过保质期食品”这一问题再次出现。在本次处罚信息中,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指出,食品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一旦超过期限,食品可能发生变质,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市场监管部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持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加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