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 健康资讯>微商·动态> > 朋友圈无证卖隐形眼镜 微商赚差价获利被判刑

朋友圈无证卖隐形眼镜 微商赚差价获利被判刑

2018-09-27 15:40:46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吴潇婷 记者 刘浩)随着 “代购”“微商”的日益火爆,不少人选择通过微信购买隐形眼镜、化妆品等价格优惠的产品。然而,在未取得相关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在微信上售卖隐形眼镜是否合法?会有什么样的消费隐患?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这样的案件,判决微商姜某犯非法经营罪,维持一审判处其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罚金人民币3万元的判决。

姜某是一个90后女孩,大学毕业后做起了微商,售卖隐形眼镜和护理液。据了解,姜某先是通过某网购平台,联系上经营隐形眼镜和护理液店铺的商家卓某(已另案处理),与卓某就转售隐形眼镜等达成一致。

而后姜某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商品信息,在卓某网店标价基础上对外加价2元至30元不等出售。买家向姜某下单付款后,姜某再向卓某购买,由卓某直接给姜某的客户发货。

据了解,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卓某和姜某都未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姜某向卓某共计购买了8万余元的隐形眼镜和护理液,卖了900多单。在2017年5月,卓某到案后,姜某接公安机关电话通知后到案,对销售隐形眼镜等行为予以供认。一审审理期间,姜某退缴违法所得一万元。

一审法院认为,姜某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并认定其具有自首情节,且积极退缴违法所得,据此以非法经营罪判处姜某拘役六个月,缓刑六个月,罚金人民币3万元。

姜某不服,上诉至上海市一中院。姜某上诉称,她知道实体店销售隐形眼镜需要取得相关资质,但不知道网络销售也需要相关资质,她只是帮忙他人买隐形眼镜和护理液,并不是非法经营,请求二审法院予以改判。

上海市一中院经审理认为,姜某的供述证实,其知道实体店销售隐形眼镜需要办理资质证明及许可,但是姜某没有相关的资质及许可。她从2015年8月开始销售隐形眼镜至2016年底,将上家的发货价加价2元至30元销售,以微信转账、当面付款等方式收取货款,销售对象包括朋友、同学,以及朋友和同学介绍的顾客,此举已经违反了国家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隐形眼镜等,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一审法院根据姜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所作判决并无不当,且审判程序合法。

据此,上海市一中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官提示

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须有许可

上海市一中院审理该案的法官指出,隐形眼镜属于角膜接触镜,是有着特殊经营条件的验配类医疗器械,有严格的验配流程,在我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被规定为第三类医疗器械。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未经许可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活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事实上,未经许可非法销售隐形眼镜会给消费者的健康权带来风险,同时无法对可能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害责任提供有效保障。消费者在购买隐形眼镜时,也应注意查看商家是否取得了经营许可,保障自身的健康权。

(责任编辑: 景欣 )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微评 Micro comment

热点新闻 hot news

企业动态 dynamic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