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 健康资讯>质量安全可视化融平台>“质”在勤学习> > 伊利股份实施股权激励 锁定核心竞争力

伊利股份实施股权激励 锁定核心竞争力

2019-09-16 15:08:15 来源: 新华网

伊利股份实施股权激励 锁定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长远发展

9月6日,伊利股份(600887)公布了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修订稿,拟在2019年至2023年间,向480名核心团队人员授予1.53亿股限制性股票。新激励计划为了全面保障股东利益,通过连续5年不低于70%的分红率、不低于20%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2%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兼顾短期回报和长期利益,让所有股东能充分享受公司成长带来的回报。

业绩连年高增长 实现五强千亿目标势在必得

根据伊利年报显示,2018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同比增长16.89%;营收较上年增长高达11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39亿元。

2014年底,潘刚提出“五强千亿”的目标,同时规划企业愿景为“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接下来的五年,伊利不负众望——作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乳企,伊利每年都创下业绩新纪录,延续行业领导地位;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伊利将在2020年稳妥突破1000亿营收规模。

本次伊利股权激励计划公告中业绩考核解禁期长达6年,而2019年1月1日至8月3日A股所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数据,解禁周期为6年的企业占比不到5%。这也凸显了伊利骨干精英对伊利中长期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内在价值的认可,侧面彰显伊利达成“全球乳业第一”目标的信心和实力。

锁定企业长期核心竞争力 股权激励计划举足轻重

2018年伊利依靠消费升级和大健康食品布局,实现了全年营收的快速增长。未来,伊利将会继续借助品牌优势,继续深化公司的大健康食品布局,涉足更多的业务领域。

而随着国际化和新业务的推进,公司对人才也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和更好的劳动保障的基础上,伊利需要通过股权激励来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激发工作潜力,迎接更高的挑战,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全球人才效能,助力伊利实现“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愿景。

类似于全球顶级企业苹果、亚马逊、阿里巴巴等企业,伊利本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旨在吸引人才、稳定核心团队、提升企业发展势能;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和完善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以及其他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股权激励机制,强化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与约束力度,充分调动经营管理团队积极性,激发卓越领导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利益结合在一起,关注公司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合理严格设定股权激励指标 为伊利股权激励效能保驾护航

细看伊利本次股权激励计划,每一项指标都可科学合理,综合全面地形成一本厚重详实的“激励教科书”,为伊利未来激励核心团队发挥强有力效用,为伊利实现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为了进一步保证激励效果,伊利本次限制性股票激励政策也进一步突出了对核心团队的约束力:严格的“约束”考核指标既涵盖了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和安全合规等方面进行个人综合考核,也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核心指标作为业绩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者回报能力的关键指标,本次伊利选择连续五年保持在不低于20%的净资产收益率证明了伊利突出的盈利能力,以及对股东利益的重视和维护。

目前,伊利的盈利能力已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平,未来3至5年,公司将持续聚焦乳业,不断提升乳制品行业地位,并逐步进入新市场和新业务,利润增长压力较大。和直接发奖金不同,股权激励着眼于未来增量而非现在,伊利希望通过股权激励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员工与股东目标的统一,使得收入和利润均保持较好增长。

自2009年起,10年间,伊利股份的股价涨幅为2679%,年化收益率高达38.93%。2018年,伊利的市场占有率是23.6%,位居行业第一;伊利的营业收入近800亿元,位居亚洲第一。此外,资产周转率、现金流、管理费用、成本控制能力等凸显企业管理能力的数据,伊利都在行业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多年来伊利的管理团队始终保持稳定,这跟行业内的其他企业相比,是有很大不同的。伊利稳定的管理层结构得益于公司内部股东结构稳定,以及合适激励方式,使得公司、员工以及股东成为利益共同体,既起到激励作用,又有稳定作用。

从长远来看,股权激励不仅是基于伊利发展需要,还是促进伊利发展的重要助力。此次激励方案再一次证明伊利实现“五强千亿”的决心,公司用行动向全新战略目标迈进坚实的一步。

(责任编辑: 李素 )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微评 Micro comment

热点新闻 hot news

企业动态 dynamics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