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 健康资讯>榜单·观察> > 看不见的污染,需要看得见的行动

看不见的污染,需要看得见的行动

2022-06-15 15:16:56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据媒体报道,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南极洲的新降雪中首次发现了微塑料。研究人员表示这“令人难以置信”,“在新鲜的南极雪中发现微塑料凸显了塑料污染的程度,即使是世界上最偏远的地区也是如此。”

南极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人类活动。然而,就是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大陆上,居然也出现了微塑料的身影。这一科学发现,也再次警示了微塑料污染的扩散和风险。

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颗粒的统称,实际上,大量微塑料颗粒的直径,是以纳米计算的,肉眼根本看不见。自从塑料被广泛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之后,微塑料作为看不见的污染,正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蔓延,从空中到地面,高山到城市,从河流到海洋,从鱼类到哺乳动物体……无处不在的微塑料被科学家们不断发现。

而在人体中,微塑料的渗透同样触目惊心。2018年,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在人类粪便中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进入人类胃肠道成为既定事实。2020年,美国化学会年会上又曝出新的发现:人的肺、肝脏、脾脏和肾脏,甚至是胎盘的组织样本中均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统计显示,全球人均每周摄入约2000颗塑料微粒,重量约为5g,相当于一张信用卡。

随着各种研究的深入,微塑料的危害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在水域环境中。微塑料除了自身具有一定毒性,会威胁水生生物,还会与环境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发生相互作用,使得微塑料的生态环境风险变得更为复杂。微塑料对人类的危害,更是难以估量。比如,微塑料进入人体细胞后,可能破坏细胞活性。导致在血管中沉积,在器官细胞膜上附着,甚至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系统,紊乱生殖功能。此外,由于许多塑料都含有添加剂,导致这些塑料在分解时,会产生内分泌干扰物( EDCs),可能导致男性不育等多种疾病。

不过,由于微塑料污染看不见,而且,其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所以,尽管这些年来微塑料污染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并未引起大众的足够警惕,相关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反应也比较迟钝,导致微塑料污染蔓延,难以得到强有力的遏制。再加之,微塑料污染的治理,不是一个国家的事,需要紧密的全球合作,这就使得治理工作始终徘徊不前。

不过,情况也在慢慢往好的方向转变。今年3月2日,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领导人、环境部部长及其他部门代表,在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UNEA-5.2)上通过了一项里程碑式决议,同意起草一份条约,在2024年之前解决全球塑料污染危机。有分析认为,这份新协议将是自《巴黎气候协定》以来最重要的国际多边环境协议。

微塑料治理,需要每个国家的深度参与,也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响应。无论是为自身健康计,还是为子孙后代计,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所能,向塑料污染说“不”,包括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在日常消费选择时注重环境友好,从源头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总而言之,看不见的污染,需要看得见的行动,我们每个人都不该袖手旁观。(于平)

(责任编辑: 陆明 )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微评 Micro comment

热点新闻 hot news

企业动态 dynamics

Baidu
map